导语
【文眼】姚明作为中国篮协主席的工作表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于他的评价,人们的观点不尽相同,其中不乏一些质疑和批评。那么,本文将主要探讨为什么姚明在篮协主席的职位上没有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作者:张宾
图片:来自网络
姚明主动请辞中国篮协主席,成为近期中国体坛的热门话题。与当年退役时一样,姚明此次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体制外孤勇者可能注定走向失败的时代。过去几年,随着中国男篮成绩跌入谷底,CBA乱象丛生,姚明个人的口碑也走向了两极分化。
在中国篮协主席任上,姚明的贡献不可否认。他是一位杰出的篮球运动员,对中国男篮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作为篮协主席,他的工作表现却让人感到有些遗憾。用“差强人意”来评价他的工作似乎并不恰当。毕竟,中国篮协与足协不同,不会频繁使用“差强人意”这个词。
本文并不想对姚明的工作成绩进行盖棺定论,而是希望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样一个公认情商、智商双高的篮球名人堂成员也没有搞好中国篮球。这其中,姚明个人能力的短板是一个重要因素。
资深篮球媒体人付政浩老师对姚明的评价较为中肯。他认为,姚明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慈不掌兵”,他欠缺铁腕治理能力和官场经验。他没有得力干将相助,自身性格不足以止住中国篮球的下滑势头。他的宽仁和自由商业化理念让此前行政力量压制的诸多隐患彻底暴露,导致中国篮球在他任内下滑至历史最低谷。
另一方面,姚明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和自己的领导班子。他从一个成功的篮球运动员突然转变为协会主席,缺乏在这个系统内工作的经验和人脉基础。他像是一个空降兵,领导的是一个名义上的行业协会,背后却受到体系的惯性所束缚。
与国外篮球名宿担任篮协主席的例子不同,姚明所面临的篮协工作更为复杂。他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考验,而且中国的篮协或足协等机构名义上是管办分离的产物、独立的行业协会,但实际上却更像是一个提线木偶。对于篮协主席这个位置,姚明是彻头彻尾的外行。
退役后的姚明在商业领域取得了成功,但他骨子里更多是商人的气质。在担任篮协主席的过程中,他的这些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反而成为了他的掣肘。这也是他口碑走向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姚明任内,CBA的商业开发并没有走向全面开花,反而有萎缩的迹象。这除了受到大环境因素的影响外,也与姚明的精力更多被国家队事务所羁绊有关。中国男篮的成绩是考核篮协主席最重要的指标,当成绩越糟糕时,他就越无暇顾及CBA等其他维度的业务。
此外,姚明从商业层面过来接任篮协主席一职时带来了许多篮球相关公司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从商业层面过来的管理者在实施篮球理念时可能会与体系的惯性产生巨大冲撞。他想要引进国外高水平教练来执掌中国男篮,这个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因为中国体育系统的很多事情并不能简单地通过聘请名帅来解决。
姚明所倡导的小篮球项目被看作是他的功绩之一,这符合世界篮球发展潮流。但是否能真正推动中国篮球的发展还需要时间来验证。此外姚明在改革方面力度有限甚至有倒退的趋势比如在调整外援政策时他可能知道四节四人次是一种倒退但在他的治下还是发生了因为CBA需要肩负着为国养士的重任。
当姚明最终选择辞职的时候他是带着理想主义的火种离开的虽然他的决定被认为是最明智的一个决定但这也意味着中国篮球需要重新寻找一位能够克服系统惯性、引领中国篮球走向世界的人选。当下拯救中国篮球的最佳途径还是需要借助体系的惯性顺势而为而所谓的“专业的人”应该是深谙这套游戏规则的人。
回归商海去国际组织担任要职或者去做其他事情都比待在这个位置上更适合他。期待在下一个更繁华的路口与姚明重逢祝愿他在新的位置上能够继续发光发热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